top of page

鳴醫 Mediot

Updated: Jul 30, 2019



不用當面對面的醫生,就可以幫助更多病患


鳴醫是由一群跨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團隊,以建立完整的醫療橋梁為志向,解決醫療資訊的不對稱,促進轉譯合作與跨領域的交流。


近期主推計畫:《麥多積木》


醫療界的通訊診療共享平台,提供醫院、診所甚至是醫療相關個人經營遠距醫療事業的健康資訊安全遠距診療系統,開創醫療服務藍海市場。民眾可以用訂閱特定醫療平台取得平台提供的專業遠距診療服務,其中範圍包括詢問病情、診察、開立處置醫囑、原有處方之調整或指導、衛生教育、心理諮商、疾病營養搭配等等。



 

前言


  就讀醫學院研究所的謝懿(Cary Hsieh)自行創業當老闆,問他沒想過在醫院或是大企業工作嗎?「在醫院或參與企業在同一個時間內我所創造的價值有限」,所以他要創立一個很厲害的平台,隨時隨地、無時無刻都能讓醫療人士與需求者互動;他辦到了,而且還為此獲得很多獎盃與榮耀!謝懿在訪談過程偶爾顯露出一般大男孩喜歡打屁開玩笑的一面,但自嘲是「初生之犢」、在創業路上傻傻前進的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知道自己為什麼奮鬥,明白踏上創業之路的原因就是要證明自己活著與存在的意義。


◎創業初始


  「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價值,而我對於創業特別有興趣,創業如果像一個放大器,更能把自己的能量、自己的影響力放大,我很願意去嘗試。」從美國回台就讀醫學院研究所的謝懿滿懷創業熱情,在2016年26歲的那年就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始組隊創業,具備醫學工程背景的他們,對於科技層面的專業技術認知卻很空乏,雖然是活力熱血青年,但為了生活考量也僅能利用零散時間part-time討論與執行,對創業還一知半解的每個人僅能在想像中學習摸索前進,導致過程經常碰壁,呈現出的結果自然與理想大不相同。每天在同溫層中「快樂」度過的謝懿,有一天醒來後覺得不應該再繼續這樣,於是毅然決然地斷離這群同伴,並靠著自己初衷所想的business model申請「台北市政府產發局創業補助計畫」獲得第一桶金,繼續走著自己堅持的創業之路。

◎創新主題大轉彎


  初期的團隊主題是「研發子宮收縮檢測穿戴裝置」,裝置可在早期精算出胎兒早產或難產可能,對孕婦有絕對好處,也通過了專利申請,但對於醫療人士呢?卻必須花費更多的心力去觀察數據紀錄,反而更虛耗時間,無利可圖的商業模式當然也不會有人買單,於是宣告放棄。然而這也讓謝懿開始從穿戴裝置結合醫療輔助功能的意義和前瞻性,去進一步分析思考「能否適度將醫療人員和患者距離拉開?」的概念,「遠距離醫療」的主題便由此產生。

  獲得「台北市政府產發局創業補助計畫」拿到第一筆資金,謝懿進駐到台北創新實驗室,找來真正有市場經驗的技術工程師與創業顧問,這才做出了可以進行展示的產品雛形,並且不斷修正主題方向直到2018年初,幾位觀望中的投資顧問決定成為第一期的共同資助者為團隊帶來了更多的金援,讓謝懿得以再添生力軍,經過半年的努力調整使得主題更加鮮明後,許多的專家、企業老闆和創投單位也紛紛表態予以肯定,成為謝懿創業路上更強力的後盾。

◎遠距醫療的概念和發展


  在台灣,醫療單位的密度很高,因此「遠距醫療」的概念真的可行嗎?謝懿針對台灣基本門診和ICD-10(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的狀況進行統計與分析,試圖找出可以轉換成線上的項目,驚訝的從當中發現在台灣每人每年平均要看15次的西醫和6次中醫,愛看病的頻率之高已是全球數一數二。

  謝懿挨家挨戶拜訪當科醫生進行討論與統計數據,發現在傳統醫療條件底下,約有14.261%的門診是可以不用接觸病患的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大多數民眾卻仍必須舟車勞頓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前往診間並且耗時等待,只為了醫生幾分鐘的報告說明就離開,對老弱婦孺不僅是體力的耗費,抵抗力差的還可能在過程中受到感染;再者,「如果只是在醫院服務,那麼一個時間我就只能幫助到一個患者。」而線上醫療平台正好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遠距醫療對於醫療人員的價值


  在醫院,進行醫療行為的其實不單只有醫生和護理師,但一般民眾卻很少注意到其他相關醫療專業人士,舉凡護理師、營養師、復健師等,甚至是醫美諮商皆含括在內,這些在國外備受重視,他們的價值在台灣卻往往被忽略了。

  線上醫療平台可諮詢高達 15 種醫療人士類別,平台的成立將產生很多新形態的醫療行為,譬如營養師門診、心理諮商、家醫師諮詢等適用於亞健康的狀況診療,間接幫助這群默默於醫療領域貢獻的人士們,獲得足夠的尊重和所得。

  線上平台的確能有效解決某些無須接觸診療的行為,譬如慢性病的諮詢與狀態追蹤、健康檢查的結果說明和衛教叮囑、心理諮詢等,但,「如何讓醫療人員進入平台為需求者服務呢?」鳴醫以Uber、Airbnb的媒合服務模式所打造的「麥多積木Medobrick」系統正是以上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關於「麥多積木」


  醫療本身是很封閉的,各國的醫療法規、文化甚至是藥物都是獨立的,而「麥多積木」有別於一般傳統與線上醫療系統,當民眾有醫療需求,則可透過「麥多積木」遠距離醫療平台尋找適合自己的「口袋醫療人士」,就好比YouTube概念,而民眾只要透過一個APP,即可免費訂閱不同的平台,滿足六大領域象限(營養、心理、專科、基礎醫學、物理、寵物)、無數家醫療單位所提供的服務。平台可以協助民眾媒合適合的醫療平台,也可以由民眾指定選擇。


圖:麥多積木平台的六大領域


◎平台架構的三個階段性任務:

  第一階段:(商業行銷聚焦重點)溝通、諮詢=>著重心理師、營養師…

  第二階段:家庭醫學、分級醫療、慢性疾病診療、處方籤劑量調劑

  第三階段:IOT裝置的串聯(也是鳴醫最初始的主題)


◎遠距醫療困難點與突破


1. 法規面:現行醫療法規是阻力還是助力?


  2018年5月通訊診療法的通過,有許多模糊和對遠距醫療仍有限制,謝懿直接找上衛服部長官開會討論溝通後才發現,政府其實非常贊成遠距醫療系統的開放,而且鼓勵並表態願意善意合作。   每個新創產業都要設立一個不容易讓別人跨過的門檻,台灣現行法規對鳴醫來說反而是一個區隔競爭者的門檻,謝懿表示,現行法規或許有些部分訂定嚴苛,讓執行時有些麻煩,但卻能藉此檢查鳴醫的商業模式;法規門檻高而嚴謹,能跨過的就有限,自然對手就少。


2. 技術面:團隊夥伴們的實力評估

  謝懿因緣際會認識了三位國際級頂尖工程師,其一還是經過Google Code Jam(由Google主辦的國際程序設計競賽)評鑑前1000大的工程師,「即便前面還有999個厲害的工程師可以做出系統,但是我想我們還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領先進入市場。」   謝懿幽默的說,我與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經歷過這三位工程師的面試後,在今年9月時邀請他們正式加入了鳴醫團隊。三位工程師迅速進入狀況,所搭建的平台系統不但符合所需求之HIPAA COMPLIANCE規格,就連正逢來訪參觀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SA(系統分析師)都感到驚艷,當下便邀請鳴醫成為台灣地區使用AWS的示範團隊。   三位工程師帶給鳴醫的不只是技術,更寶貴的是帶來了新的公司文化,譬如敏捷開發式(Agile)的管理邏輯,更是簡化了許多繁複往來程序作業,迅速協助公司步上軌道,朝國際化營運模式拓展。

3. 市場面:在診所密集的台灣可行嗎?


  「我們相信我們這個信仰一定可以帶領我們走得更遠。」看似摸不著邊際的商業模式理念,根據的就是鳴醫所擁有的數據精準度和服務完整度;平台的便利性結合醫療輔助系統後,專科醫生反而不是系統的主打,從2018年起,衛服部預計每年減低20%的門診資源,希望能將資源比例調整使用予照顧重症患者。醫療平台的成立正好可以將一般病症患者轉到線上,同時省下大型醫院的人力、時間與空間,以及減輕門診單位的補助。」


◎初生之犢的創業勇氣


  「這條路上我從沒想過要放棄,我不創業就沒有活著的感覺。」鳴醫成立初期就獲選永齡基金會H-Spectrum第二屆的創業團隊,即便謝懿很清楚基金會相中的主題大多是醫療器材相關或是很實際的產品,但他仍然想走漸漸可以類似facebook、比較有趣的模式,在註冊公司、進駐到「台北創新實驗室」後,謝懿更清楚看見未來,往後還有很多idea想貢獻在醫療領域以及所堅持的創業題目中。

◎給想創業者的一句話


  要先要知道你要「創」的是什麼。謝懿認為創業要有「新創」的價值在其中,如果只是想開個店面當老闆,他不認為那應該稱為創業;畢竟「新創」這條路的失敗率很高,過程中的每個小環節過不去可能就失敗了,與一般開店鋪的狀態還是不太一樣,所以「想走創業,首先就是神經要大條。」


  謝懿以過來人建議要先花時間去釐清自己想要什麼,人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甚麼樣的追求會讓你感覺你存在。」當創業與某一個題目達成了共識,那麼就放手一搏吧,因為人都是要生存,無所不用其極地讓自己生存下去,要有這樣的熱情,要有這樣的需求,才會在創業路上更容易成功。


◎得獎紀錄


2018 「DCB數位健康國際加速器總決賽」獲得比翼創新獎


    「武漢金銀湖盃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二等獎


     完成種子期天使輪募資


     榮獲台灣經濟部生醫代表參與Mass Challenge


        成為台灣愷台盃創業代表隊


2017  成為台北市新創明日之星


    榮獲台北市政府新創補助


鳴醫Mediot|基本檔案 成員人數:目前9人(持續擴編中) 創立時間:2017年4月 產業類別:健康狀況網站|醫療保健管理員 產品項目:遠距健康媒合系統 公司網站:https://www.mediot.com.tw/

7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